通俗的讲,我们老百姓常说的脑梗塞,一般是那种大中型脑动脉发生堵塞之后,人体同时会出现肢体运动障碍、语言障碍等病变的情况。这种脑梗塞或者致死或者致残,危害极大。而腔隙性脑梗塞一般是没有任何症状的很小的梗死灶,发生后患者也未必能够感受任何异常。
但是,也应该特别指出的是,一旦发现腔隙性脑梗,还是需要特别注意一些事情的。比如说注意控制血压、调整不良生活方式等,及时治疗也十分关键。毕竟发腔隙性脑梗塞虽然本身危害较小,但是是脑梗的一种类型,随病情发展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健康威胁。
人们对腔梗存在哪些误区?
误区一:把“血管周围间隙”(VRS)误认为腔梗。在正常人,大脑白质也可出现许多细针孔样改变,常常含有开放的血管,称为筛网状态。在老年人或一些病理状态如动脉硬化或其他某些疾病时可能使VRS增多、增大。也有少数年轻者存在较大的VRS,可能为先天性变异。由于VRS也发生在脑深部,因此会误认为腔梗。
误区二:把脑白质点状的脱髓鞘病灶误认为腔梗。大脑的皮质下面即是脑白质结构,即神经纤维组织,有很多原因,比如,感染、中毒、缺血、代谢等原因可使神经纤维的髓鞘(犹如电线的塑料皮)脱失,称脱髓鞘病灶(轻者也称脑白质退变,见于老年人),当这类病变呈点状时,容易将其当成腔梗。
误区三:把外伤造成的轴突损伤灶误认为腔梗。当这种损伤灶呈点状时,不容易和腔梗区分,当然,病人的外伤病史,对确诊很重要。不过脑外伤时可以发生外伤性脑梗死,有的这类梗死灶发生在脑深部且较小时,即称为外伤性腔梗,这种外伤造成的腔梗虽然影像表现和上述的腔梗一样,但致病原因不同。
温馨提示:腔隙性脑梗塞由于病症并不十分严重,因此容易被人忽略。在此要提醒广大患者朋友的是,为避免加重或病情进展,还是需要及时进行治疗的。同时要在生活上有所注意,如戒烟戒酒,饮食清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