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诊疗项目 > 脑梗 >

急性腔隙性脑梗塞的概念

来源:成都西南脑科医院 点击拨打 点击咨询

  腔隙性脑梗塞是脑梗塞的一种特殊类型,是在高血压、动脉梗化的基础上,脑深部的微小动脉发生闭塞,引起脑组织缺血性软化病变,其病变范围一般为2-20毫米,其中以2-4毫米者较为多见。临床上患者多无明显症状,约有3/4的患者无病灶性神经损害症状,或仅有轻微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轻度头痛头昏、眩晕、反应迟钝等症状,该病的诊断主要为CT或MRI检查,而多发性的腔隙性脑梗塞,可影响脑功能,导致智力进行性衰退,较后导致脑血管性痴呆。因脑动脉的深度穿支或其分支动脉闭塞引起直径为2-20mm(有的书上是5-15mm)的小梗塞。大于15mm者为巨腔隙,甚者可达25mm,2个或2个以上为多发性,梗塞灶多位于脑深部,如大脑白质、内囊、基底节、丘脑、脑干和小脑等处,头颅CT在病后8~11天检查较适宜。

  临床症状

  临床症状一般较轻,除少数外,大多发病缓慢,12~72小时达到高峰,部分病人有短暂缺血发作史。临床症状与腔梗灶的大小和部位有关,常见有下列几种类型:

  (一)纯运动性卒中:表现为面、舌、肢体不同程度瘫痪,而无感觉障碍、视野缺失、失语等。病灶位于放射冠、内囊、基底节、脑桥、延髓等。

  (二)纯感觉性卒中:患者主诉半身麻木,受到牵拉、发冷、发热、针刺、疼痛、肿胀、变大、变小或沉重感。检查可见一侧肢体、身躯感觉减退或消失。感觉障碍偶可见越过中线影响双侧鼻、舌、阴茎、肛门等,说明为丘脑性病灶。

  (三)共济失调性轻偏瘫:表现为病变对侧的纯运动性轻偏瘫和小脑性共济失调,以下肢为重,也可有构音不全和眼震,系基底动脉的旁正中动脉闭塞而使桥脑基底部上1/3与下1/3交界处病变所致。

  (四)感觉运动性卒中:多以偏身感觉障碍,继而出现轻偏瘫。为丘脑后腹核并累及内囊后肢的腔隙性梗塞所致。

  (五)构音不全笨拙综合征:患者严重构音不全,吞咽困难,一侧中枢性面舌瘫,该侧手轻度无力伴有动作缓慢,笨拙(尤以精细动作如书写更为困难),指鼻试验不准,步态不稳,腱反射亢进和病理反射阳性,病灶位于桥脑基底部上1/3和下2/3交界处,也可能有同侧共济失调。

  温馨提示: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以点击在线咨询与医生取得联系,也可以拨打医生热线:028-68760707与医生一对一共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