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好发者为50~60岁以上的人群,常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风心病、冠心病或糖尿病,以及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的患者。起病前多有前驱症状,表现为头痛、头晕、眩晕、短暂性肢体麻木、无力。起病一般较缓慢,患者多在安静和睡眠中起病。多数患者症状经几小时甚至1~3天病情达到高峰。
脑的临床症状复杂,它与脑损害的部位、脑缺血性血管大小、缺血的严重程度、发病前有无其他疾病,以及有无合并其他重要脏器疾病等有关,轻者可以没有症状,即无症状性脑梗死;也可以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肢体瘫痪或眩晕,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重者不仅可以有肢体瘫痪,甚至可以急性昏迷、死亡。如病变影响大脑皮质,在脑血管病急性期可表现为出现癫痫发作,以病后1天内发生率较高,而以癫痫为发的脑血管病则少见。
常见的症状有:
(1)主观症状:头痛、头昏、头晕、眩晕、恶心呕吐、运动性和(或)感觉性失语,甚至昏迷。
(2)脑神经症状:双眼向病灶侧凝视、中枢性面瘫及舌瘫、假性延髓性麻痹如饮水呛咳和吞咽困难。
(3)躯体症状:肢体偏瘫或轻度偏瘫、偏身感觉减退、步态不稳、肢体无力、大小便失禁等。
脑梗发病急,应尽早进行治疗
脑梗可通过专业的方法进行治疗,如果治疗及时的话是可以有效防止后遗症产生的,所以治疗必须分秒必争。“”脑立体定向仪采用现代化影像学定位(CT、MRI或DSA)和立体定向仪引导,通过对患者颅脑进行细致的扫描,配合彩色多普勒影像仪来构建三维立体的脑部结构图;能够迅速地定位脑部损伤部位、大小、体积、形状、与周围脑组织关系;寻找到佳手术路径、及规划诊疗方案。疗法提高了手术质量、减轻了病人痛苦,受到了广大患者好评。
改善生活习惯可预防和调节
1、戒烟、适量饮酒:吸烟增加血液中纤维蛋白浓度和血小板的聚集,从而增加血液黏度,促进血栓形成;吸烟加速脑动脉硬化,使血管舒张功能降低,脑血流降低,是缺血性脑梗一个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
2、合理膳食:饮食与脑梗风险密切,蔬菜和水果摄入量与脑梗风险呈负相关,脂肪及胆固醇摄入量与脑梗风险呈正相关。蔬菜和水果含有维生素C、β-胡萝卜素等抗氧化剂,通过抗氧化机制和提高血液中钾的含量,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预防卒中发生。
3、体力活动:缺乏体力活动是脑梗独立的危险因素,有规律的体力活动可以减少心脑血管病的风险。体力活动可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降低血压、减轻体重,促进血管扩张、改善糖耐量、缓解紧张、促进心脑血管系统的健康,降低脑梗的风险。
4、情绪调节:人体感受压力及情绪激动时,会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传导系统,产生一些特殊物质,如肾上腺素、儿茶酚胺、血管紧张素等,这些物质会使血管痉挛,血压升高,增加动脉硬化和形成血栓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