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又称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是指局部脑组织因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而发生的软化坏死。其形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血管壁病变和血液成分改变。
动脉粥样硬化是血管壁较常见的病变,比如说患者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均可导致脑梗塞的形成;血液成分改变:则主要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和血小板增多症,这些疾病都可导致血液状态的改变,从而导致脑梗塞的发生。但这些疾病都可以通过血液系统检查来明确诊断,建议早诊断,早治疗。
诱发脑梗塞的危险因素
1.年龄:年龄的老化是脑梗塞发生的一个危险因素,脑梗塞的好发年龄为50岁以上。因此,该年龄阶段的群体要定期检查身体。
2.高血压:高血压会导致小动脉硬化,血压力高,如脑血管长期受高血压的影响,动脉壁就会发生结构的代偿,可引起脑灌注不足,而导致脑组织缺血。
3.糖尿病:糖尿病可加速和加重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塞的重要病理基础。此外,糖尿病代谢障碍并发血脂、血糖及血浆渗透压升高以及微循环障碍,可引起血粘度升高,导致冠脉供血不足,心肌缺血,心肌收缩力不足、心功能不全,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脑供血不足,一旦失代偿则可引发脑梗塞复发。
4.冠心病:心脑缺血性疾病有着共同的病理基础,就是动脉粥样硬化。因此,心脑缺血性疾病可同时或间歇出现在同一病人身上。有冠心病时脑梗塞发生率比无冠心病史者高5倍。且据文献报道,部分病前无冠心病者,会在脑梗塞发作后在心电图上表现出来。
5.高脂血症:高血脂也易引起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而后者正是脑梗塞的危险因素,因此及早发现治疗高脂血症对预防脑梗塞也有重要意义。
脑梗塞可发生在脑血管的任何部位,但临床上以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以及大脑中动脉的分支较常见。发病时患者可出现中枢性面瘫,对侧肢体偏瘫,对侧肢体感觉减退。如果是大面积脑梗塞,病情较重,常可伴有意识障碍和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如果是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脑梗塞,则多见眩晕,行走不稳,恶心呕吐,复视,交叉性运动感觉障碍,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等表现。
如出现以上症状,建议及时到医院进行诊断治疗,以免与减少病症危害,及时回归正常生活。如您还有疑问,欢迎拨打24小时免费热线:028-68760707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