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属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指多种原因导致脑血管破裂而引起的脑实质出血。脑水肿是脑出血后必然出现的病理生理过程,是导致脑出血后“二次脑损伤”的较重要原因。
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发生机制
脑水肿是由多种物理损伤、生化改变等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的脑组织继发性病理生理过程,患者主要表现为脑组织内水分增多、脑体积增大,可导致颅内压增高、脑中线移位等,严重时可导致脑疝甚至死亡。
根据脑水肿发生机制及分布特点,国际上将其分为血管源性脑水肿、细胞毒性脑水肿、间质性脑水肿和渗透压性脑水肿4种类型,若2种及以上脑水肿同时存在则称之为混合性脑水肿。脑出血后脑水肿多为血管源性脑水肿、间质性脑水肿及混合性脑水肿。由于脑水肿的发生发展常会影响脑出血患者病情及预后,因此了解脑出血后脑水肿发生机制并进行及时、有效的防治有利于更好地改善脑出血患者预后,为挽救脑出血患者生命提供保证。
临床表现
脑出血后脑水肿常会引发或加剧颅内压增高,患者主要临床表现多与原发病临床表现重叠并可导致原发病临床表现进一步加重,因此脑出血后症状逐渐恶化者应考虑脑水肿。
脑出血后随着脑水肿逐渐扩大并挤压、损伤额叶、颞叶、脑干等,部分患者还可出现精神症状、中枢性发热、脑神经功能障碍、免疫功能及内分泌系统异常等。
临床分期
脑出血后1~2小时即可出现脑水肿,48消失左右达到高峰,持续3~5天后逐渐减轻,可持续2~3周或更长时间。
脑出血致死率、致残率较高,脑出血急性期尤其是脑出血后2~5天脑水肿高峰期的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脑出血后脑水肿的治疗与脑出血的整体有效治疗密不可分,有效控制脑出血后脑水肿造成的二次脑损伤、准确把握治疗时机、选择合适治疗方法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温馨提示:您看了我们的文章后,如果想要深入了解疾病相关情况,可点击在线咨询或拨打24小时免费热线:028-68760707,我院全体医务人员随时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