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诊疗项目 > 脑出血 >

脑出血的ct表现

来源:成都西南脑科医院 点击拨打 点击咨询

  近年来,对脑血管病的诊断和治疗进展均很快,在诊断上,出现了一些新的诊断方法。特别是自CT应用于临床后,卒中类型的比例也发生了变化。大约24%的患者临床诊断为缺血性卒中,而CT发现为脑出血。故对已有脑出血的病人,对有条件的单位,CT检查应作为。

  在CT上,脑出血的显影取决于血液中血红蛋白,它对X线吸收系数明显大于脑组织,故呈高密度影。其密度变化又随时间而推移演变。

  1、超急性期(发病至24h)

  新鲜出血为全血,血红蛋白不高,且混有脑组织,CT值50~60Hu,呈较高密度影。

  2、急性期(2~7天)

  出血凝结成血块,血红蛋白明显增多,CT值80~90Hu,呈显著高密度影。

  3、亚急性期(8~30天)

  血红蛋白和纤维蛋白分解,高密度血肿逐渐呈向心性缩小,周边呈高密度影。

  4、恢复期(5~8周)

  出血块溶解吸收,出血灶为黄色液体和软化,CT表现为低密度影,边界欠清。

  5、囊变期(2个月以上)

  病灶呈液性,和脑脊液相似,CT值0~10Hu。为低密度影,边界清楚。脑出血血肿早期,周围有程度不同脑水肿,呈占位性。相邻脑室、脑池及脑沟受压变窄或移位。以后血肿及脑水肿逐渐吸收,占位减轻,脑室、脑池受压消失,恢复正常位置。

  当血肿及脑水肿消散,继发胶质细胞增生,脑软化和脑萎缩,相邻脑室、脑池和脑沟局部代偿扩大,并向病灶处移位。贴近脑室之脑出血,可破入脑室。

  CT常可显示破入部位、脑室内血肿的分布及含量。少量脑室内出血,聚积于侧室三角区及枕角区,和脑脊液可呈等高液平面。大量者,脑室内为条块状血肿或充满脑室外系统,呈脑室外高密度铸型,脑室可扩大。

  对原因不明的脑出血,可行增强CT扫描鉴别。脑出血1周以上,血肿边缘有肉芽组织形成,显示为环状强化,形状和大小与出血血肿一致,可持续4~6周。在增强CT电扫描上,显示灶周水肿、环状强化、液化血肿和中心凝血块等,是典型血肿吸收期CT表现。

  温馨提示:成都西南脑科医院以精湛技术和优质服务得到了广大患者认可,欢迎在线咨询或24小时健康热线:028-68760707咨询,医院全体人员将竭诚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