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岁10个月宝宝走路不稳怎么回事?有的小孩本就1岁10个月宝宝才开始走路,怎么可以一步登天走得稳稳当当呢,一定走路常摔跤的啦,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宝宝走路不稳是怎么回事?
如果刚开始学走路没多久,是正常现象
1岁10个月宝宝走路不稳怎么回事?一岁多的宝宝一般才开始走路没一会儿,当然,走路会走不稳,哪里一学走路就能走得稳呢?
宝宝双腿本就“不等长”
1岁10个月宝宝走路不稳怎么回事?宝宝的双腿不等长,并不是真的在长度上出现了差异,而是两腿的相对位置不对称,髋关节吻合对接有问题。
成人的髋关节包括三部分:股骨头、髋臼和周围的韧带。股骨头近似圆形,向外凸出。髋臼向内凹陷,形成一个窝,将股骨头包在窝里,可以协助平稳走路、限制双腿 保持对称的位置。而周围的韧带就像是一个囊袋,将股骨头和髋臼包在里面,保证它们保持在正确的对接状态,并起进一步固定的作用。
宝宝在妈妈肚中,髋臼就开始发育。待出生,凹陷的髋臼窝已能包住圆球形的股骨头,且窝和球的对接位置正确。随着宝宝的发育成长,就会形成正常的髋关节结构。如果宝宝 出生时,球窝对接位置不正确,髋臼发育不良,引起凹陷的窝不深,极容易导致球形股骨头滑出,长此下去,球—窝对接关系变成球—板对接关系,则影响宝宝走路 的姿势和稳定度。
肌张力异常也容易导致宝宝走路不稳
肌张力异常会导致关节近端肌肉无法进行有效的同步运动;不能很好抵抗肢体重力和外来阻力的运动能力;无法维持原动肌和拮抗肌的平衡;不具有随意使肢体由固定到运动和在运动过程中转换为固定姿势的能力;不能有效的选择性地完成某一肌群协同运动或某一肌肉单独运动的能力;被动时,不具有良好的弹性和轻度的抵抗力。
当宝宝肌张力高时,会感觉身体紧张,甚至无法主动或被动完成日常活动;肌张力低时患者无法维持姿势。因此肌张力的异常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者甚至丧失自理能力。
怎么判断宝宝下肢发育状况
有的妈妈担心,1岁10个月宝宝走路不稳,是因为腿的问题,那么怎样判断宝宝下肢发育状况呢 一般宝宝在14个月左右就可以自己走路了。即使走不稳,但两条腿走路姿势和运动能力都应是对称、协调的。如果宝宝走路时两腿不协调,大腿内侧的皮肤褶皱不一样,一侧腿的活动频率明显高于另一侧,双腿不等长,则说明宝宝的下肢发育出现了问题。这种情况一定及早治疗,以免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
温馨提示:肌张力异常对孩子的生活和学习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及早发现及早治疗非常重要。如您还有疑问直接拨打24小时健康热线:028-6876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