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萎缩是指肌肉细胞缩小,肌肉体积变小。表现除了肌肉萎缩松弛以外,还可以出现肌肉震颤,甚至肌无力,如果伴随神经症状,还可以出现感觉异常。
肌肉萎缩没有办法自我修复,主要治疗是通过肌肉锻炼。肌肉萎缩的治疗中需要跟很多病因鉴别,如果是脑卒中导致肢体瘫痪,叫废用性萎缩,通过改善肢体活,可以得到恢复。
但是大部分肌肉萎缩性疾病很难再恢复,比如免疫因素、炎症损伤、先天性基因突变、染色体病变等,很难得到治疗,主要是治疗原发疾病,药物方面只是维持代谢治疗,比如补充高维生素、高蛋白。在原发疾病没有得到治疗的情况下,肌肉萎缩没办法更好的治疗,恢复起来也会很困难了。但是通过治疗能够对病情进行一定的改善和控制。
进行肌萎缩治疗前,先应该明确肌肉萎缩的病因。肌肉萎缩的病因有:神经源性肌肉萎缩、肌源性萎缩、废用性肌萎缩以及其他源性肌萎缩。神经源性肌萎缩及废用性肌萎缩比较常见。针对肌肉萎缩,可以进行必要的检查,如肌电图、头颅CT,头颅MRI及脊柱可能患病部位的MRI等,以明确诊断,指导治疗。
手术链接:“”机器人脑立体定向仪+神经调控术
“”机器人脑立体定向仪:该方法操作简单,大脑图像重建花30秒,颅内病灶的三维重建花20秒,而且可以观察病灶的位置、体积、大小、与周围脑组织的比邻关系,手术路径规划花15秒,20分钟可结束手术。
神经调控术:利用植入性或非植入性方法,采用电刺激或物手段改变中枢神经、外周神经或自主神经系统活性从而来改善患病人群的症状,提高生命质量。
除了专业的治疗之外,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进行一定的锻炼运动,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肌肉康复训练,有助于病情的改善和恢复。祝您早日健康!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点击在线咨询或拨打24小时免费热线:028-6876070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