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疾病问答 >

耳鸣也可能是脑血管病?有这5个特点一定要引起重视!

未知
问题回复

  脑血管病发作前,往往会有一系列预警症状。多数人可能会想到头痛眩晕、一侧肢体麻木、说话含糊不清等表现。

  事实上,还有一个不易察觉的信号常常被人忽略,那就是耳鸣。究竟哪种耳鸣可能是脑血管病的前兆呢?一起来看看。

 

脑血管引发的耳鸣有5个特点

  在我们的神经内科门诊,经常有患者因耳边或脑海里总有消散不去的鸣响前来就医。一些人的耳鸣,其实是由大脑发出的健康警报,提示脑血管可能存在问题。

  由脑血管问题引发的耳鸣主要有以下特点:

  01搏动性耳鸣

  当脑血管出现问题时,比如血管狭窄、畸形或者血管壁病变等,会导致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正常情况下,血液在血管中平稳流动,而病变会使血流速度、压力等出现异常,这种异常的血流冲击血管壁产生的振动,会通过骨传导等方式传递到内耳,引发与心跳节律一致的搏动性耳鸣。

  问:为什么会出现搏动性耳鸣?

  搏动性耳鸣由头颈部器官、血管或肌肉产生,并通过骨骼/血管和血流传导,血流速度加快、血管狭窄弯曲、周围组织隔音能力较差等引起湍流传导至内耳而被感受到。根据病因可分血管源性和非血管源性。低调搏动性耳鸣(如“嗡嗡”或“哼哼”声)常为静脉源性,高调搏动性耳鸣(如吹风样的“呼呼”或“嘶嘶“声或胎心音等)大多为动脉性。

  据相关研究统计,因脑血管疾病导致耳鸣的患者中,约60%会出现这种搏动性耳鸣。

  02耳鸣声音逐渐加重

  随着脑血管病变的发展,耳鸣声音会逐渐加重。以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脑血管狭窄为例,初期可能只是轻微的血管狭窄,耳鸣症状较轻微,患者可能偶尔感觉到短暂的耳鸣。

  但随着时间推移,粥样斑块不断增大,血管狭窄程度加剧,耳部的血液供应和神经传导受到的影响越来越严重,耳鸣的声音就会从偶尔出现、声音较轻,逐渐转变为频繁出现且声音变大,持续时间也会延长。临床观察显示,约75%的此类患者耳鸣症状会随病情进展而加重。

  03双侧耳鸣可能性大

  相较于其他原因导致的耳鸣,脑血管病引发的耳鸣在很多情况下是双侧性的。因为脑血管系统是一个整体,当出现如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等全身性脑血管病变时,双侧耳部的血液供应都会受到影响。

  而且耳部的血管神经分布在双侧较为对称,一旦脑血管出现问题,干扰到耳部供血和神经传导,往往双侧都会出现耳鸣症状。

  研究数据表明,在脑血管性耳鸣患者中,双侧耳鸣的发生率约为40%,明显高于其他一些耳部局部原因导致的耳鸣。

  04伴随其他不适症状

  脑血管引发的耳鸣并非孤立存在,常常会伴随其他不适症状。由于脑血管病变影响的不仅仅是耳部,还会影响整个脑部的血液供应和神经功能。

  患者除了耳鸣外,还可能出现头晕、头痛、视力模糊等症状。统计显示,约80%的脑血管性耳鸣患者会同时伴有至少一种其他不适症状。

  05耳鸣突发且持续

  脑血管病引发的耳鸣往往是突然出现,并且持续存在。例如,当脑血管发生急性痉挛或者小血栓形成,瞬间影响耳部的血液供应,耳鸣会突然发作。而且与一些短暂性的功能性耳鸣不同,这种由脑血管病变导致的耳鸣不会轻易缓解。

  除非针对脑血管病变进行有效治疗,改善耳部血液供应和神经传导,否则耳鸣会持续困扰患者。在临床接诊的脑血管性耳鸣患者中,约90%的患者描述耳鸣为突发且持续的状态。

  

脑血管病诱发的耳鸣有年龄差异

  根据好发年龄划分,主要有以下两种脑血管疾病易导致耳鸣。

  1、中老年人 脑动脉供血不足

  随着年龄增加,中老年人群往往面临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调控不佳的状况,从而患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等基础疾病,影响心脑血管健康。

  在疾病进展过程中,血液黏滞度异常、心输出量增高或血管结构变化,会使流向颅内、耳蜗内的供血血流动力学发生变化,从而产生血管杂音。

  可以将脑血管比作宽窄不一、交错起伏的河床,把脑血流比作河水。若河床平坦,河流便蜿蜒不息;若河床充满沙石或狭窄闭塞,那河流便湍急凶险。这种血液的湍流随着心脏或脉搏跳动发生,传入双耳,便会产生搏动样耳鸣。

  如果中老年人群常有上述耳鸣困扰,建议尽早前往神经内科做头颈动脉超声检查。

  2、青年人 脑静脉回流不畅

  日常诊疗中,出现耳鸣的青年患者通常会先到耳鼻喉科就诊,部分病因确实归咎于耳源性疾病。

  但当排除耳源性问题或经反复治疗无效后,往往会被认为是更年期综合征、脊椎问题、心脏问题等诱发的耳鸣。

  其实,脑静脉回流不畅也可能引发耳鸣,此类患者建议做相关检查来排查脑静脉问题。脑静脉血栓、颈内静脉球高位或者茎突过长引起的颈静脉狭窄,都可能导致脑静脉血流异常,从而产生耳鸣。

  年轻人由于长期伏案、熬夜、工作压力大等,肩颈部肌肉紧张,会影响头颈静脉回流,使血液循环受阻,产生耳鸣。

  因此,建议青年患者在进行正规脑静脉检查或手术的同时,更要注意肩颈部肌肉的锻炼,保持有氧运动,可经常进行歌唱、朗诵等促进有氧呼吸和血液循环的活动,让耳鸣症状得到有效改善。

  

​45岁后,最好每年查次脑血管

  引起脑血管病的因素有很多,45岁以上人群,特别是合并高危因素人群,体检时可重点排查导致脑血管病的各种潜在病因,涵盖颈部血管超声、脑血管磁共振成像(MRA)、多普勒超声的一整套血管筛查,具体如下:

  01颈部血管超声

  能详细检查颈动脉的结构及血流状况,精准评估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由于颈动脉粥样硬化常是全身脑血管病变的典型表征,此项检查意义重大。

  02脑血管磁共振成像(MRA)

  利用磁场和射频脉冲来获取血管影像,无需使用造影剂且无辐射。这项检查可用于显示血管狭窄和闭塞部位,以及动脉瘤、动脉畸形等血管病变。

  03多普勒超声

  通过检测颅内血管的血流速度、方向和频谱形态,帮助医生判断血管有无狭窄、痉挛等异常情况,对诊断脑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部分脑血管疾病高危患者可能还需进行颅脑CT血管成像、脑血管造影等检查,以精准评估,判断是否需要药物或手术治疗。

  另外,若患者出现急症,需鉴别脑梗死与脑出血,或在脑梗溶栓治疗前排除脑出血,通常先选择脑CT扫描,初步评估脑实质状况。

  同时,可进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提供有关颅底、脑干等病变的清晰图像。

  预防脑血管病,关键在于改善生活方式。应坚持规律运动,饮食遵循低盐、低脂、高纤维原则,天冷时及时增添衣物保暖,并且定期监测血压、血脂、血糖。

2025-04-27 10:29:22

相关资讯

相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