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暑不离湿。正值中伏,一年中最热的时候,降雨又很频繁,恨不得天天都下雨。本就炎热的三伏天,遇上强雨季,闷热潮湿不仅会让人浑身难受,湿气也会比往年重不少。
中医有句话叫:“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这不,伴随着阴雨绵绵的天气,我院中风病人和神经痛患者均有所增加。在此提醒各位患者,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用药,定期复诊,随时关注病情的变化。
PART 1
“三高”人群警惕“热中风”
中风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口角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所谓“热中风”,就是指酷暑气温诱发的中风。
在气候炎热的情况下,老人出汗多,体内水分散失快,如不及时补充水分,常会因为血容量不足和血液黏稠度增高而诱发脑血管堵塞,导致缺血性脑中风。
在“三伏”天气里,人体大量排汗、体内水分流失,可使血液的黏稠度增高,从而损伤脑血管内皮,影响脑部血液的供应。再加上空调风、喝冷饮等造成的冷热不均,热中风自然成为了三伏盛暑的高发病。
有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等疾病者要注意控制好“三高”,预防“热中风”,饮食上尽量清淡,适当多喝水,戒烟戒酒,少熬夜,防暑降温。一旦感觉闷热难受,出现头痛、头晕、眼花、言语不清及半身麻木、肢体感觉异常等现象,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教你九招预防热中风
01
当气温超过33℃,要特别警惕中风先兆。
02
不渴时也要常喝水,且应饮温开水。
03
劳逸结合,确保有充足睡眠,并增加午休,午休长度以0.5~1小时为宜。
04
外出活动应避开高温时段,并做好防晒措施。
05
空调室内温度不要低于26℃,房间要定期开窗,通风换气。
06
可多吃些具有祛暑益气、生津止渴作用的食材,如莲子、百合、石斛、银耳等。
07
经常检测血压、血糖。
08
炎热天气下避免到户外活动。
09
戒烟戒酒,防止血液粘稠度过高,保持良好的血液循环,以保证机体良好的供血、供氧。
PART 2
自测湿气:你湿气重吗?
01 起床时:看感觉
没熬夜的情况下,早上起床特别疲劳,头发昏,浑身不清爽,人也懒得动,说明你体内湿气重了。
02 如厕时:看大便
方便后,大便是不是不好冲干净;大便颜色发青不成形,总有排不净的感觉。
03 洗漱时:看面色、舌苔
舌苔厚腻,舌体胖大,或舌边缘有明显齿痕;在夏季,脾湿的人常常感觉口内粘腻,面色晦暗、发黄。
04 吃饭时:看食欲
到该吃饭的时候,没有饥饿的感觉,而且什么也不想吃,吃一点东西就感觉胃里胀胀的。
05 日常时:看精神状态
有胸闷的感觉,想长呼一口气才舒服,感觉四肢或身体沉重,甚至有浑身酸疼的感觉,身体特别疲乏,有时记忆力减退。
今年夏季气候变化大,气温较高,雨水明显比往年更多,有时甚至会遇到大雨、暴雨。
不小心淋到雨,寒邪就更容易侵入。轻者感冒、头痛、头昏,重者会形成顽固性头痛、偏头痛等疾病。在多雨的季节,一定要注意携带雨具。开空调时最好用上除湿功能,保持室内空气达到适宜的湿度。
PART 3
想要不生病,必须主动出汗
01
排除体内寒气
在三伏天时,人的身体毛孔大开,最易出汗,是排除体内寒气的大好时机。这时候通过有氧运动主动出汗,是深层出汗,可带走郁积体内的湿寒。
02
有利降低血压
保持每天最少主动出一次汗,对治疗高血压也有好处。适度运动的主动出汗,可以扩张毛细血管,加速血液循环的速度,增加血管壁的弹性,从而有效地缓解血管的压力,降低血压的高度。
03
促进呼吸系统功能
伏天往往气压较低,在这种状态下进行锻炼,呼吸必会自然加深。因此,此时运动能提高呼吸器官功能,使气体交换充分,血液中氧含量增高,物质的氧化过程更加完善,从而保证身体各项新陈代谢的需要。
04
促进消化系统功能
人的消化系统是在植物神经系统控制、调节下进行生理活动的。坚持伏天运动,可以人为改变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强度,从而改善和增强消化系统的功能。同时,伏天运动能使唾液分泌量增加,增进人们的食欲,并保持大便通畅,有利于防治消化道疾病。
05
适度运动到微微出汗即可
锻炼身体,主动出汗,一定要控制好强度,以免在运动过程中,由于身体产生热量过多,在短时间内无法发散出去,加之出汗过多,气随液脱,进而出现乏力、头晕等不适症状。尤其是中老年人,体内的水分比年轻人少15%左右,抗热能力也远远差于年轻人。
此外,老年人的血液浓度本来就比较高,脑血管病患者的比例也比较高,在炎热天气下锻炼后,体内的组织液和血液就会明显减少,血液浓度就会进一步增高,血液粘度也随之升高,容易诱发脑血栓、心肌梗死等重症。
因此,中老年人的运动更要注意“适度”!现在仍坚持跳广场舞的朋友,一定不要让自己过于疲乏无力,若影响食欲和睡眠,那就是过度了!